雷达学报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阅读

 
   网络优先出版 New!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综述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次数排行
   Email Alert
   
  本刊检索 | 高级检索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雷达学报
 
2014年 3卷 3期
刊出日期:2014-06-26

论文
综述
   
综述
249 张润宁, 姜秀鹏
环境一号C 卫星系统总体设计及其在轨验证 Hot!
HJ-1-C 卫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与光学卫星HJ-1-A/B 共同完成环境与自然灾害监测。该文介绍了中国第1 颗民用SAR 卫星的系统总体及载荷的设计特点,研究了卫星平台部分的数传、姿态控制、供配电和热控分系统对SAR 载荷的支持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同时,给出了卫星在轨测试验证的相应结果。
2014 Vol. 3 (3): 249-255 [摘要] ( 1225 ) [HTML]( ) [PDF 2594KB] ( 3502 )
256 禹卫东, 杨汝良, 邓云凯, 赵凤军, 雷 宏
HJ-1-C 卫星合成孔径雷达载荷的设计与实现 Hot!
HJ-1-C 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2+1”星座中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工作于S 波段,具有5 m 分辨率。SAR 载荷采用网状反射面天线和大功率放大器方案,具有重量轻、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于小卫星平台。目前HJ-1-C 卫星已在轨运行,获得我国首批S 波段星载SAR 图像,图像质量高,地物信息丰富,表明SAR 载荷的设计合理,试验和测试充分。HJ-1-C 卫星将为我国减灾和环境应用发展做出贡献。该文将对HJ-1-C卫星SAR 载荷的设计和研制进行全面介绍,包括其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各部分的设计,以及研制、测试和试验工程,最后给出其在轨获得的图像。
2014 Vol. 3 (3): 256-265 [摘要] ( 1204 ) [HTML]( ) [PDF 6251KB] ( 2921 )
266 郑士昆, 冀有志, 崔兆云, 方永刚, 周丽萍
环境一号C 星SAR 天线设计与分析
环境一号C 星SAR 天线采用了构架式可展开网状抛物面反射器,天线构型复杂,在轨展开步骤多,天线展开可靠性及在轨电气性能等都是设计难点。该文阐述了天线总体、结构和电气方面的设计研究,并从力学和热角度进行了实际工况的分析。环境一号C 星在轨成功展开及良好的SAR 成像质量表明了天线在机电热及可靠性设计方面满足型号工程的使用要求,为集中式网状抛物面SAR 天线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4 Vol. 3 (3): 266-273 [摘要] ( 1036 ) [HTML]( ) [PDF 5148KB] ( 2986 )
274 赵海洋, 王 晓, 王卫华, 郑 新
S 波段星载SAR 集中式固态发射机系统设计
该文介绍了某S 波段星载SAR 集中式固态发射机的系统设计,对星载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高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及结构小型化设计等系列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论述,通过了各阶段的相关试验验证。该固态发射机通过采用多路功率合成技术,实现输出峰值功率大于3 kW。由于其高效率、轻小型化、大功率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卫星平台。
2014 Vol. 3 (3): 274-281 [摘要] ( 1620 ) [HTML]( ) [PDF 2933KB] ( 2247 )
论文
282 黄志荣, 郑士昆, 朱佳龙, 陈国定
环境一号C 星构架反射器展开驱动部件优化设计
该文针对环境一号C 星构架反射器展开驱动部件易出现疲劳、破坏等问题,开展了面向可靠性的驱动部件优化设计。基于驱动部件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FMEA),获得导致部件失效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关键弹簧零件(扭簧和涡卷弹簧)的应力松弛和冲击破坏失效。对失效模式下扭簧和涡卷弹簧原型进行了特性测试、可靠度分析,提出可行的可靠性增长措施,并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优化前后的弹簧可见,优化可靠且有效。研究对该类可展开天线反射器的设计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 Vol. 3 (3): 282-287 [摘要] ( 842 ) [HTML]( ) [PDF 1571KB] ( 1808 )
288 武小坡, 赵海洋, 奚松涛
星载高功率固态功放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
该文结合某星载集中式固态发射机的高功率固态功率放大器,从星载应用着手,重点从高功率密度热设计、微放电防护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星载高功率固态功放关键性技术的设计方法,并且通过相关的真空环境试验验证了功率放大器组件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真空环境适应性。
2014 Vol. 3 (3): 288-294 [摘要] ( 1030 ) [HTML]( ) [PDF 2169KB] ( 2619 )
295 奚松涛, 武小坡
一种带缺陷地的串行馈电网络
该文设计了一种带缺陷地的串行馈电网络。该串行馈电网络采用带状线多层板层压结构,在串行馈电网络上增加了缺陷地设计。改变缺陷地的大小可以改变相应端口的输出幅度,因此通过调节各端口对应耦合区缺陷地的大小,就可以调节各端口的输出幅度,使得各端口输出幅度接近一致,从而达到提高串行馈电网络电性能的目的。
2014 Vol. 3 (3): 295-300 [摘要] ( 764 ) [HTML]( ) [PDF 2404KB] ( 1658 )
301 王 磊, 文耀普
固态发射机热设计与飞行验证
大功率高热流密度固态发射机是环境一号C 卫星有效载荷中的关键设备,对整星的热设计影响很大。固态发射机热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固态发射机的温度需要,从而确保固态发射机的安全可靠工作。该文论述了环境一号C 卫星固态发射机热控设计及解决的关键问题。飞行遥测结果表明,固态发射机热控设计正确、方案合理,很好地满足了固态发射机的温度要求。
2014 Vol. 3 (3): 301-306 [摘要] ( 1115 ) [HTML]( ) [PDF 1688KB] ( 1943 )
307 张华春, 陶 新, 倪 江, 禹卫东
HJ-1-C 卫星SAR 全功率辐射试验的设计及实现
该文面向HJ-1-C SAR 全功率辐射试验设计,阐述了SAR 大功率集中发射所带来的新问题,从保证雷达接收通路的安全性出发,提出全功率辐射试验的接收通道漏过功率测试的必要性,给出构成雷达系统收发通道闭环测试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J-1-C SAR 系统全功率辐射试验的方案合理可行,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4 Vol. 3 (3): 307-313 [摘要] ( 1009 ) [HTML]( ) [PDF 3132KB] ( 2162 )
314 杨 震, 杨汝良
HJ-1-C 卫星SAR 系统的内定标
HJ-1-C 卫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中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目前已在轨运行。其SAR 系统采用网状反射面天线和集中式功率放大器,且具有星上在轨内定标的功能。该文详细介绍了HJ-1-C 卫星SAR 系统的内定标模式和算法,给出内定标器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并对SAR 系统在轨工作内定标数据进行分析。
2014 Vol. 3 (3): 314-319 [摘要] ( 1262 ) [HTML]( ) [PDF 1155KB] ( 2561 )
320 李海英, 张珊珊, 李世强, 张华春
环境一号C 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相干性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相干成像雷达,相干性是保证SAR 成像的关键。对相干系统而言,诸多因素会破坏其相干性。该文以环境一号C 卫星SAR 分系统方案和指标为基础,主要分析了频率源稳定度和脉间定时抖动对系统相干性的影响。环境一号C 卫星SAR 采用短期稳定度为10×1.0−10 / 5 ms  的晶振,经过直接倍频与分频提供系统所需的基准频率信号,由短期稳定度引入的方位向随机相位误差对积分旁瓣的影响可忽略。环境一号C 卫星SAR 定时脉冲前沿抖动优于2 ns (rms),合成孔径时间内的随机相位误差对方位脉冲压缩旁瓣略有影响。该文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分析证明了HJ-1-C 卫星SAR 系统相干性设计满足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要求。
2014 Vol. 3 (3): 320-325 [摘要] ( 1535 ) [HTML]( ) [PDF 2638KB] ( 2300 )
326 侯仰拴, 石 涛, 胡玉新
HJ-1C卫星实时软件帧同步算法研究与实现
传统软件帧同步算法在处理不包含同步字的大量连续无效数据时,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帧同步处理速度,满足HJ-1C 及后续高码率卫星实时处理要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逆向搜索的实时软件帧同步算法,该算法通过数据分组和逆向搜索,避免了对大量连续无效数据的同步字检测,大大提高了帧同步处理速度,HJ-1C 卫星数据最大处理速度可达15445.9 Mbps。目前,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HJ-1C 快视系统中。
2014 Vol. 3 (3): 326-331 [摘要] ( 1304 ) [HTML]( ) [PDF 1330KB] ( 2236 )
332 李景山, 温双燕, 王 建, 仲利华, 张问一
基于高性能机群的环境一号C 卫星SAR 图像全分辨率快视实时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该文设计和实现了基于高性能机群的环境一号C 卫星 SAR 图像全分辨率快视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对环境一号C 卫星2012 年12 月9 日首次开机获取的SAR 遥感数据进行了快视图像处理。结果表明:该快视处理系统完全满足SAR 图像全分辨率快视实时处理能力。该系统是我国首次实现星载SAR 图像全分辨率快视实时处理的业务运行系统。
2014 Vol. 3 (3): 332-338 [摘要] ( 1108 ) [HTML]( ) [PDF 1814KB] ( 2254 )
339 田 维, 徐 旭, 卞小林, 柴 勋, 王世昂, 宫华泽, 熊文成, 邵 芸
环境一号C 卫星SAR 图像典型环境遥感应用初探 Hot!
“环境一号”C 卫星(HJ-1C)于2012 年11 月19 日成功发射,并与2008 年9 月6 日“一箭双星”发射的“环境一号”A 星,B 星(HJ-1A/1B)组成“2+1”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该文以2012 年12 月~2013 年1 月期间获取的9 景HJ-1C 卫星数据2 级产品(S 波段,VV 极化,Strip 模式,5 m 分辨率)为实验数据,以北京市和福建省近海海域为研究实验区,以HJ-1C 卫星SAR 图像土地利用类型人工解译与制图、地表覆盖自动分类、近海海洋溢油污染识别、海浪特征参数反演、海水养殖区特征提取等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等为例,开展了HJ-1C卫星SAR 图像环境遥感应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HJ-1C 卫星SAR 图像可用于耕地、林地、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工解译和制图,地类图斑面积勾绘误差小于5%;(2)HJ-1C 卫星SAR 与HJ-1B CCD 图像融合可有效提高地表覆盖自动分类精度;(3)HJ-1C 卫星SAR 图像可用于海洋溢油污染识别、海浪特征参数反演及近海养殖区信息提取等近海海洋环境遥感监测。
2014 Vol. 3 (3): 339-351 [摘要] ( 1586 ) [HTML]( ) [PDF 12699KB] ( 4453 )
352 陆萍萍, 杜康宁, 禹卫东, 王 宇, 邓云凯
基于特征融合的HJ-1-C SAR 图像道路特征提取算法
在SAR 图像中精准地提取道路网络是大量军事和民用技术开发的重要环节。针对HJ-1-C SAR 图像道路提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比率信息和方向信息的道路提取算法。在进行道路提取前,针对HJ-1-C 数据动态范围窄、信噪比低等特点,提出非线性量化和建立在多尺度自回归模型基础上的图像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随后,使用该文提出的基于特征融合的道路提取算法进行道路提取,算法综合考虑了道路比率和方向性信息,通过对比率图进行Radon 变换提取道路主方向,然后进行主方向对齐和2 次道路提取步骤,最大可能性地去除了交叉道路的干扰,使得提取道路的准确度和连续性都得到提升。采用HJ-1-C 获取的武汉地区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大场景复杂地形区域具有更高的正确率(80.5%)和品质因数(70.1%)。
2014 Vol. 3 (3): 352-360 [摘要] ( 1505 ) [HTML]( ) [PDF 7631KB] ( 2010 )
361 刘佳音, 温双燕, 张弘毅, 洪 文
用于HJ-1C 卫星ScanSAR 的等效RD 几何校正方法

HJ-1C 卫星是我国第1 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该文根据HJ-1C 卫星ScanSAR 模式的工作特点,在ECS 成像算法和传统斜距多普勒定位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ScanSAR 的等效RD 几何校正方法。首先根据方位时刻关系进行方位拼接,然后根据斜距关系拼接各个子带,接着拟合等效参数,进行斜距多普勒定位,最后实现ScanSAR 图像的几何校正。HJ-1C 卫星的实际数据实验结果表明:HJ-1C 卫星ScanSAR 模式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0 m; 24 核CPU 并行情况下实现10 s 处理完一景图像。

2014 Vol. 3 (3): 361-367 [摘要] ( 1177 ) [HTML]( ) [PDF 1925KB] ( 2618 )
368 张 薇, 王 磊
环境减灾C 星在轨测试期间冰凌灾害应用能力评价
2012 年11 月19 日,环境减灾卫星一号C 星成功发射,是我国第1 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S 波段SAR 卫星。在轨测试阶段,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对C 星在冰凌灾害方面的应用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同时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影像进行相对精度评价。结果表明,S 波段SAR 卫星对于冰凌具有极好的响应,对于完全封冻、未完全封冻和浮冰区域,可有效地辨识,具备较好的减灾应用能力。S 波段SAR 卫星数据将填补我国乃至世界上SAR 卫星数据的波段空白,减灾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2014 Vol. 3 (3): 368-374 [摘要] ( 973 ) [HTML]( ) [PDF 7135KB] ( 1729 )
雷达学报
 

编辑部公告

 
· 雷达学报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通知
· 《雷达学报》2019年专题征文通知
· “雷达探测与成像前沿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 《雷达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稀疏微波成像导论》书荐
· 《雷达学报》2015-2017年度国内数据库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 “外辐射源雷达”专题征文通知
·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更多 
 

学报新闻

 
· 《雷达学报》参加“雷达在哪里”高峰论坛
· 《雷达学报》参展第四届IET国际雷达会议及2018国际雷达和信号处理论坛
· 《雷达学报》参加第五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 雷达学报第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
· 第九届国际微波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 首届汽车雷达高端论坛在中科院电子所成功举行
· 小卫星与对地观测学术报告会在中科院电子所举行
· 《雷达学报》参加BIGSARDATA 2017国际会议
                  更多 
 

下载中心

 
· 《雷达学报》文献分类目录
· 出版道德声明
· 保密审查证明及版权转让声明
· 《雷达学报》论文格式
· 《雷达学报》常用英文缩写
 

友 情 链 接

 
· Web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Village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Elsevier
· Springer
· IEEE Xplore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雷达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2002183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