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学报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阅读

 
   网络优先出版 New!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综述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次数排行
   Email Alert
   
  本刊检索 | 高级检索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雷达学报
 
2014年 3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08-28

论文
综述
分布式网络化雷达探测技术专题论文
   
综述
383 吴一戎, 洪 文, 张冰尘, 蒋成龙, 张 柘, 赵 曜
稀疏微波成像研究进展(科普类) Hot!

稀疏微波成像是将稀疏信号处理理论系统性地引入微波成像并有机结合形成的微波成像新理论、新体制和新方法。该文阐述了稀疏微波成像中稀疏表征与变换域映射、稀疏观测约束、以及非模糊重建等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稀疏微波成像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原理样机的机载飞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稀疏微波成像原理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另外,该文还讨论了稀疏微波成像在3 维雷达成像、逆合成孔径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的应用。

2014 Vol. 3 (4): 383-395 [摘要] ( 1474 ) [HTML]( ) [PDF 10215KB] ( 7089 )
396 胡卫东
弱测量问题的信息处理方法初探 Hot!

当前越来越多的探测系统面临由低信噪比、低数据率、低分辨率和低测量维度产生的弱测量问题。该文剖析了弱测量问题的由来及其信息集合的困难,阐述了利用探测对象本身存在的“重复性”和“可预见性”解决信息集合的思路,并提出利用贝叶斯理论处理状态估计等弱测量问题的“概率云”推演方法,最后,在信息系统设计层面探讨了解决弱测量问题导致在传感器设计、信息处理和系统控制等3 方面的新变化。

2014 Vol. 3 (4): 396-400 [摘要] ( 841 ) [HTML]( ) [PDF 286KB] ( 1955 )
论文
401 曾 操, 梁思嘉, 王 威, 徐 青
基于频率步进信号的旋转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针对频率步进信号实现旋转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难题,该文提出了脉冲间距离走动校正的旋转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首先,推导了频率步进雷达旋转SAR 几何模型,然后提出了频率步进雷达脉冲间距离走动及其频域校正方法,接着采用ω-k 算法实现了场景的高分辨成像,最后对方位分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高分辨性能。

2014 Vol. 3 (4): 401-408 [摘要] ( 977 ) [HTML]( ) [PDF 2483KB] ( 2172 )
409 杨晓琳, 谭维贤, 乞耀龙, 王彦平, 洪文
基于单特显点目标回波的阵列3D SAR 幅相误差一致性校正方法研究

阵列3D SAR 技术以实孔径和合成孔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观测场景目标的3 维分辨。实际阵列SAR系统接收回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多通道幅相误差问题,直接成像处理会造成重建的雷达图像质量降级。该文建立了考虑幅相误差的阵列3D SAR 回波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特显点目标回波进行阵列幅相误差估计的方法,并针对阵列3D SAR 应用,提出了对幅相误差进行补偿的数据处理流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对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

2014 Vol. 3 (4): 409-418 [摘要] ( 939 ) [HTML]( ) [PDF 5252KB] ( 2305 )
419 折小强, 仇晓兰, 韩 冰, 雷 斌
一种基于变换域的滑动聚束SAR 调频率估计方法

高分辨率滑动聚束SAR 成像处理对多普勒调频率精度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由于滑动聚束SAR 回波信号往往存在多普勒频谱混叠的问题,传统的调频率估计方法通常无法直接应用。该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方位频谱去混叠的变换域调频率估计方法,并嵌入两步算法实现了滑动聚束模式的聚焦成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4 Vol. 3 (4): 419-427 [摘要] ( 1008 ) [HTML]( ) [PDF 3099KB] ( 2608 )
428 邓 袁, 李银伟, 向茂生, 韦立登
IMU/GPS 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SAR 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在基于测量数据的机载重轨干涉SAR 运动补偿中,IMU/GPS 测量误差和地物目标定位误差会引入残余运动误差,进而对SAR 成像及干涉测量产生影响。该文针对上述两类误差,在斜视条件下建立了残余运动误差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两类误差对残余运动误差的影响,在残余运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不同形式的IMU/GPS 测量误差对干涉SAR 图像质量、干涉相位、DEM 精度的影响。该文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定量研究了残余运动误差对机载重轨干涉SAR 系统的性能影响,为机载重轨干涉SAR 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4 Vol. 3 (4): 428-438 [摘要] ( 963 ) [HTML]( ) [PDF 4764KB] ( 1958 )
439 李大朋
一种新型高精度和高效率的K 分布形状参数矩估计器

基于[zlog(z)]的K 分布形状参数v 的X-估计器(XE)虽然具有免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的计算因而估计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其估计精度却低于许多其他矩估计器,且有时会出现奇异值的情况。为扬长避短,在对X-估计器的估计偏差进行推导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Monte-Carlo 实验,X-估计器改进成文中提出的具有校正项的X-估计器(XCE)。XCE 克服了X-估计器的上述缺点。仿真实验表明,XCE 保持了XE 高的估计效率,同时显著地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

2014 Vol. 3 (4): 439-443 [摘要] ( 798 ) [HTML]( ) [PDF 723KB] ( 1907 )
444 王福友, 罗 钉, 刘宏伟
低分辨机载雷达飞机目标分类识别技术研究

目标分类识别技术是机载雷达当今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基于宽带信号的目标识别,对雷达系统和目标信噪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对角度较敏感。考虑到现有机载雷达大多具有窄带跟踪模式和目标分类识别的需求背景下,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窄带分形和幅度调制联合2 维特征的飞机目标分类识别方法。文中以支持向量机(SVM)为分类器,以实测试飞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分类识别直升机、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平均分类识别率在92%以上。

2014 Vol. 3 (4): 444-449 [摘要] ( 993 ) [HTML]( ) [PDF 2606KB] ( 3702 )
450 薛东海, 朱 杰, 李铭琦, 王艳萍, 张军杰
基于CVT 排布的非周期栅格密度加权阵设计

相比传统周期栅格密度加权阵,非周期排布密度加权阵有很多优点,但对非周期排布密度加权阵的设计方法却不完善。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质心Voronoi 图设计密度加权阵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按照预期幅度加权设计非周期排布的密度加权阵,得到的单元排布具有非周期性和匀称性的特点。作为例子分析了一个直径为32.8 λ 的圆形阵,分别计算了按圆口径泰勒分布−25 dB, −30 dB, −35 dB  和−40 dB 副瓣设计的阵列方向图。相比已有文献中的计算结果,用该方法能获得更好的副瓣性能和口面效率。

2014 Vol. 3 (4): 450-455 [摘要] ( 912 ) [HTML]( ) [PDF 2592KB] ( 2248 )
分布式网络化雷达探测技术专题论文
456 闵 涛, 王 象, 肖顺平
基于复数指示角差异的多基地雷达密集多目标存在性检测

对密集多目标的探测是当前雷达技术领域所面临的前沿课题和紧迫任务,而准确判别密集多目标存在与否是进行其它处理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在分析基于复数指示角差异的单基地雷达密集多目标存在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多基地雷达情况,设计了一个多基地雷达密集多目标存在性检测器,并在多个战情下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了信噪比、传感器数量、目标和传感器部署等因素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信噪比情况下,多基地雷达比单基地雷达具有更好的多目标存在性检测性能。

2014 Vol. 3 (4): 456-464 [摘要] ( 1072 ) [HTML]( ) [PDF 2855KB] ( 1910 )
465 时晨光, 汪 飞, 周建江, 陈 军
基于低截获概率优化的雷达组网系统最优功率分配算法(英文)

针对现代电子战中对低截获概率(LPI)技术的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PI 性能优化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该文首先推导了雷达组网系统的Schleher 截获因子。然后,以最小化系统的Schleher 截获因子为目标,在满足系统跟踪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组网雷达的功率配置,提升雷达组网系统的LPI 性能。并用基于非线性规划的遗传算法(NPGA)对此非凸、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014 Vol. 3 (4): 465-473 [摘要] ( 1056 ) [HTML]( ) [PDF 1900KB] ( 2634 )
474 金 镇, 谢良贵, 文树梁
分布式MIMO 雷达单脉冲测角

由传统DBF 方法得到分布式MIMO 雷达S 曲线的线性区很窄,不利于单脉冲测角。基于无栅瓣的分布式MIMO 雷达发射-接收联合波束方向图提出利用回波信号的绝对值相加减得到和、差波束,该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零值深度,差波束主瓣能被和波束主瓣包围,有效扩展了S 曲线的线性区。针对切向速度较高的目标进行单脉冲测角的数值仿真。在信噪比大于−15 dB 时,所提方法精度优于传统方法。在信噪比等于−15 dB 时,取绝对值之前进行相参积累,表明所提方法精度接近传统方法。

2014 Vol. 3 (4): 474-479 [摘要] ( 1090 ) [HTML]( ) [PDF 1515KB] ( 3153 )
480 李学仕, 孙光才, 邵 鹏, 吴玉峰, 邢孟道
基于数字阵列雷达的同时多模式SAR 成像体制研究

数字阵列雷达(Digital Array Radar, DAR)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能够同时完成多种成像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对DAR 的基本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Forming, DBF)技术,提出6 种可同时实现多模式SAR 成像的工作方式,并对各种工作方式给出了相应的新颖的成像模式。此外,以某种新颖的模式为例,给出了其系统设计的详细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成像模式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2014 Vol. 3 (4): 480-489 [摘要] ( 1865 ) [HTML]( ) [PDF 3755KB] ( 2406 )
490 管司慧, 宋耀良, 穆 童, 范事成, 翁美丽
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无线电层析成像方法与实验研究

无线电层析成像(RTI)是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对目标成像的新兴技术,在区域目标监测与定位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研究基于无线网络链路损耗和层析成像机理的区域目标成像定位方法,在链路质量指标(LQI)的测量基础上构建了目标成像的网络结构,通过压缩感知中的匹配追踪重构(OMP)算法对目标图像进行重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4 Vol. 3 (4): 490-495 [摘要] ( 983 ) [HTML]( ) [PDF 1819KB] ( 2583 )
雷达学报
 

编辑部公告

 
· 雷达学报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通知
· 《雷达学报》2019年专题征文通知
· “雷达探测与成像前沿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 《雷达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稀疏微波成像导论》书荐
· 《雷达学报》2015-2017年度国内数据库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 “外辐射源雷达”专题征文通知
·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更多 
 

学报新闻

 
· 《雷达学报》参加“雷达在哪里”高峰论坛
· 《雷达学报》参展第四届IET国际雷达会议及2018国际雷达和信号处理论坛
· 《雷达学报》参加第五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 雷达学报第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
· 第九届国际微波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 首届汽车雷达高端论坛在中科院电子所成功举行
· 小卫星与对地观测学术报告会在中科院电子所举行
· 《雷达学报》参加BIGSARDATA 2017国际会议
                  更多 
 

下载中心

 
· 《雷达学报》文献分类目录
· 出版道德声明
· 保密审查证明及版权转让声明
· 《雷达学报》论文格式
· 《雷达学报》常用英文缩写
 

友 情 链 接

 
· Web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Village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Elsevier
· Springer
· IEEE Xplore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雷达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2002183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