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学报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阅读

 
   网络优先出版 New!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综述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次数排行
   Email Alert
   
  本刊检索 | 高级检索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雷达学报
 
2013年 2卷 4期
刊出日期:2013-12-12

论文
综述
SAR专题论文
   
综述
389 李黄, 夏青, 尹聪, 万玮
我国GNSS-R遥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Hot!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不仅能够为空间信息用户提供全球共享的导航定位信息、测速、授时等功能,还可以提供长期稳定、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L 波段微波信号源。近年来利用其作为外辐射源的遥感探测技术,形成了一门新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气象学(GNSS/MET),其中GNSS-R 反射信号遥感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种介于被动遥感与主动遥感之间的新型遥感探测技术,可以看作为是一个非合作人工辐射源、收发分置多发单收的多基地L 波段雷达系统,从而兼有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者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先后开展了许多利用GNSS 系统进行大气海洋陆面遥感等领域研究工作。该文系统介绍了GNSS-R 遥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针对该技术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外源助动遥感(Exogenous-Aided Remote Sensing, EARS)。
2013 Vol. 2 (4): 389-399 [摘要] ( 2585 ) [HTML]( ) [PDF 932KB] ( 7153 )
400 李道京, 滕秀敏, 潘舟浩
分布式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概念与应用方向 Hot!
该文讨论了分布式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POS)的概念与体制。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式,论述了其主要技术指标,明确了光学遥感设备尤其是多子阵天线结构成像雷达对其要求,初步分析了获得高精度位置和姿态信息可能的技术途径,指出了其未来的应用方向。
2013 Vol. 2 (4): 400-405 [摘要] ( 1335 ) [HTML]( ) [PDF 1091KB] ( 2730 )
406 种劲松, 周晓中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海洋内波探测研究综述
近年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进行海洋内波探测在海洋遥感领域受到极大关注,成为SAR 重要的海洋应用之一。该文围绕SAR 图像海洋内波探测专题,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别在内波参数反演方法、雷达参数及风场对SAR 内波成像的影响、内波2 维SAR 成像仿真等3 个研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归纳总结。
2013 Vol. 2 (4): 406-421 [摘要] ( 1499 ) [HTML]( ) [PDF 10685KB] ( 6363 )
论文
422 蒋柏峰, 吕晓德, 向茂生
基于广义MUSIC 算法的低仰角估计新方法 Hot!
由于多径信号的存在,米波雷达对低仰角目标的估计性能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介绍了广义MUSIC 算法及两种改进算法,理论分析表明这些算法有效性的实质是对基本谱峰搜索方式进行加权,抑制了小角度产生的大谱值。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基于广义MUSIC 算法的低仰角估计方法模型,并给出一种新的低仰角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更加合理的权值,与已有方法相比,估计的成功概率更高,性能更优。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及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013 Vol. 2 (4): 422-429 [摘要] ( 1218 ) [HTML]( ) [PDF 3908KB] ( 2225 )
430 关 欣, 仲利华, 胡东辉, 丁赤飚
一种基于RSPWVD-Hough 变换的无源雷达多普勒展宽补偿方法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中常通过长时间相干积累获取增益以检测微弱目标。但目标高速运动会引起距离徙动及多普勒展宽。现有研究方法可通过keystone 变换校正径向速度引起的距离徙动,然而目标的切向运动引起的多普勒展宽现象仍会引起能量损失,需对其进行补偿。该文通过推导回波信号模型,分析了目标切向运动引起多普勒展宽的原理,并提出一种基于RSPWVD-Hough 变换的多普勒展宽补偿方法,针对多目标场景下的处理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针对多目标场景进行多普勒展宽补偿,并得到较好的效果,且适用于微弱目标,因而能够提高系统对微弱目标的探测能力。
2013 Vol. 2 (4): 430-438 [摘要] ( 1300 ) [HTML]( ) [PDF 2649KB] ( 2449 )
439 闫州杰, 王华兵, 陈远征, 赵艳丽
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自-交叉相位定标方法
针对传统的相控阵雷达定标算法无法适用于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自定标、交叉定标相结合的相位定标算法。分析了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误差来源;建立了超大阵面分布式天线阵列在工程约束下的误差模型,详细阐述了自定标和交叉定标的原理和方法,并将该方法从相位单元推广到雷达阵列。最后,对自-相交相位定标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大幅提高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主旁瓣电平比。
2013 Vol. 2 (4): 439-444 [摘要] ( 1124 ) [HTML]( ) [PDF 1216KB] ( 2855 )
445 郑世超, 宋红军, 刘亚波, 闫 贺, 吴 琨
广域监视动目标检测模式下动目标快速定位误差分析
广域监视动目标检测(WAS-GMTI)模式作为机载监视雷达的一种重要工作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大范围区域进行动目标监视,并进而对检测到的动目标进行快速定位,但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动目标的定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直接使用理想公式对动目标进行定位存在较大误差。从战场或者交通监测的需求出发,广域监视动目标检测模式下需要对检测到的动目标进行快速定位。该文根据机载广域监视动目标检测模式下可以获得的动目标信息的特点,采用一种快速定位方法实现动目标的定位。同时对实际存在的导致动目标定位误差的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对动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文对动目标定位误差的分析的合理性。
2013 Vol. 2 (4): 445-453 [摘要] ( 1158 ) [HTML]( ) [PDF 3504KB] ( 2297 )
454 朱洪伟, 唐小明, 何 友
基于航迹无关模型的传感器系统误差可观测性分析
可观测性分析是建立系统误差估计模型的一个必要前提。针对系统误差航迹无关估计模型的可观测性问题,该文采用可观测矩阵研究系统误差的可观测性和可观测度。首先建立了基于航迹无关的系统误差量测与状态转换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误差的可观测矩阵,通过判定可观测矩阵的奇异性研究了系统误差的可观测性问题,并且给出了可观测度的表达式,最后建立了典型的仿真环境,分析了可观测度对系统误差估计精度的影响以及传感器的几何位置和目标的运动状态对系统可观测性及可观测度的影响。
2013 Vol. 2 (4): 454-460 [摘要] ( 1243 ) [HTML]( ) [PDF 1356KB] ( 2188 )
461 闫 亮, 孙培林, 易 磊, 韩 宁, 汤 俊
基于逆高斯分布的复合高斯海杂波建模研究
复合高斯(CG)分布模型广泛应用于非高斯杂波建模,其纹理分量决定了杂波的非高斯特性。该文采用逆高斯分布的纹理分量建立了一种双参数复合高斯分布海杂波模型,即逆高斯-复合高斯(IG-CG)分布,并推导了其统计特性。同时,利用IPIX 型雷达杂波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双参数IG-CG 分布模型相对于单参数IG-CG 分布模型和K 分布模型,其残差平方和平均降低了30%和60%,能够更加准确地与实测数据相吻合。
2013 Vol. 2 (4): 461-465 [摘要] ( 1234 ) [HTML]( ) [PDF 1273KB] ( 3611 )
466 孙红梅, 陈广东, 张 弓
基于测控电磁波极化特征信息的飞行器姿态估计
该文应用正交解耦的姿态参数信号模型描述极化电磁波的3 维波结构,将最大似然估计和MUSIC 算法推广应用于部分极化波参数估计,利用极化电磁波传递信号基站标定的姿态基准信息。飞行器通过单电磁矢量传感器接收并处理信号,确定电磁波结构向量,计算得到地理坐标系下的飞行器姿态。此方法有别于需多点测量的三角计算法,只需一个地面基站信号和运动平台上单一接收点,就可实现姿态感知,可替代姿态导航仪和航向导航仪。该文介绍了运动平台姿态估计算法,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013 Vol. 2 (4): 466-475 [摘要] ( 1075 ) [HTML]( ) [PDF 4375KB] ( 1947 )
476 胡一明, 余国文, 张元发
用于正交发生器RC多相网络特性研究
正交信号发生器广泛应用于正交调制解调器、镜像抑制变频器等,RC 多相网络因其结构简单,良好的线性性能而被作为常用的正交发生器。该文基于复信号性质及矩阵理论,推导了RC 多相网络传输函数的详细表达式,构建了相关参数,分析了RC 多相网络输出信号I/Q 的平衡特性,为设计高平衡度的正交发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3 Vol. 2 (4): 476-480 [摘要] ( 1263 ) [HTML]( ) [PDF 1385KB] ( 2956 )
SAR专题论文
481 孟大地, 胡玉新, 石 涛, 孙 蕊, 李晓波
基于NVIDIA GPU 的机载SAR 实时成像处理算法CUDA 设计与实现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处理的运算量较大,在基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上一般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借助于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编程架构,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SAR 成像处理算法实现方案。该方案解决了GPU 显存不足以容纳一景SAR 数据时数据处理环节与内存/显存间数据传输环节的并行化问题,并能够支持多GPU 设备的并行处理,充分利用了GPU设备的计算资源。在NVIDIA K20C 和INTEL E5645 上的测试表明,与传统基于GPU 的SAR 成像处理算法相比,该方案能够达到数十倍的速度提升,显著降低了处理设备的功耗,提高了处理设备的便携性,能够达到每秒约36兆采样点的实时处理速度。
2013 Vol. 2 (4): 481-491 [摘要] ( 1975 ) [HTML]( ) [PDF 2473KB] ( 3538 )
492 李银伟, 韦立登, 向茂生
机载干涉SAR 运动补偿中地物目标定位误差的影响分析
在基于IMU/GPS 测量数据的运动补偿方法中,IMU 测量误差和地物目标定位误差导致不准确的相位补偿量,从而引入残余运动误差。该文针对机载干涉SAR 运动补偿中地物目标定位误差的影响,建立了在斜视条件下由地物目标定位误差引入的残余运动误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导致地物目标定位误差的系统采样延时误差、多普勒中心频率误差和参考DEM 误差对残余运动误差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参考DEM 误差对干涉SAR 图像质量、干涉相位和相干系数的影响。该文的讨论结果为机载高精度SAR 和重轨干涉SAR 数据处理中运动补偿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3 Vol. 2 (4): 492-498 [摘要] ( 1239 ) [HTML]( ) [PDF 2355KB] ( 2026 )
499 丁柏圆, 钟金荣, 马聪慧, 文贡坚
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的SAR 目标重构可视化增强方法
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对实测SAR 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利用参数估计的结果对实测SAR 目标重构可视化增强对于辅助SAR 解译人员进行判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增强方法,利用成像操作(IFFT)的线性特征,在参数估计的基础上,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分别对各个散射中心自适应成像,最后叠加重构整幅SAR 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目标重构的可视化效果。
2013 Vol. 2 (4): 499-506 [摘要] ( 1282 ) [HTML]( ) [PDF 3643KB] ( 2624 )
雷达学报
 

编辑部公告

 
· 雷达学报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通知
· 《雷达学报》2019年专题征文通知
· “雷达探测与成像前沿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 《雷达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稀疏微波成像导论》书荐
· 《雷达学报》2015-2017年度国内数据库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 “外辐射源雷达”专题征文通知
·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更多 
 

学报新闻

 
· 《雷达学报》参加“雷达在哪里”高峰论坛
· 《雷达学报》参展第四届IET国际雷达会议及2018国际雷达和信号处理论坛
· 《雷达学报》参加第五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 雷达学报第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
· 第九届国际微波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 首届汽车雷达高端论坛在中科院电子所成功举行
· 小卫星与对地观测学术报告会在中科院电子所举行
· 《雷达学报》参加BIGSARDATA 2017国际会议
                  更多 
 

下载中心

 
· 《雷达学报》文献分类目录
· 出版道德声明
· 保密审查证明及版权转让声明
· 《雷达学报》论文格式
· 《雷达学报》常用英文缩写
 

友 情 链 接

 
· Web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Village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Elsevier
· Springer
· IEEE Xplore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雷达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20021838号-8